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先后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1996年1月成为光盘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2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540/R
邮发代号: 82-36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93.00
杂志荣誉 国家医学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242
- 国内刊号:11-25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A型肉毒毒素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BTX-A)结合综合功能训练前后多个时间点进行生存质量的评测及随访,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状态及生存质量等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伴有上肢痉挛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屈肌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2-3级.随机分为BTX-A治疗组及对照组.BTX-A治疗组患者选择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使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在肌腹进行分点注射.注......
作者:兰月;徐光青;胡昔权;李奎;黄东锋 刊期: 2007- 10
-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
作者:伍少玲;马超;曾海辉;麦明泉 刊期: 2007- 10
-
经皮电神经刺激穴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次(45min)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穴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患者接受1次45minTENS治疗,刺激电极放在患侧上肢穴位上,刺激频率为100Hz,脉宽为200μs,强度为患者大耐受量;安慰组患者接受45min安慰治疗,仪器与治疗组相同,有指示灯闪,但无电......
作者:魏妮;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陈月桂 刊期: 2007- 10
-
广州市老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QOL)现状,为相关措施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域样本调查的方法,采用生存质量量表,即SF-36健康量表,对广州市82名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和健康变化5个维度生存质量评分低于社区老人(P<0.01),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伤后手术时间和同住者.结论:广州市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出院......
作者:许红璐;成守珍;严凤娇;黄东锋 刊期: 2007- 10
-
偏瘫步态膝关节角度分析
目的:定量分析偏瘫患者步行周期中膝关节的异常,从而为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0例偏瘫患者和年龄、身高、体重匹配的30例正常人的行走影像,应用美国peak运动解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结果:偏瘫患者患侧和健侧膝关节初始着地时刻(4.49±6.16,14.02±8.49)、站立相大伸展角度(-0.89±3.86,3.18±5.47)、摆动相大屈曲角度(23.11±10.54,30.28±10.52)......
作者:江晓峰;胡雪艳 刊期: 2007- 10
-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脑卒中早期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19例,年龄60.8±10.8岁,病程25.9±21.3d)和对照组(18例,年龄64.1±9.7岁,病程22.7±16.6d).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电刺激,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
作者:游国清;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 刊期: 2007- 10
-
运动疗法对冠脉成形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形术(PCI)后侧支循环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接受PCI术患者,其中25例(A组)进行三阶段康复运动程序,18例(B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体外反搏康复治疗,20例为单纯PCI对照组(C组).3月后均采用了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同时行冠脉造影术判定侧支循环以及多普勒超声探测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患者......
作者:黎明江;王跃龄;江洪;黄从新 刊期: 2007- 10
-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信度研究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及SEP的重复测试信度.方法:按FES的治疗部位将9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刺激偏瘫侧上肢组(上肢组)4例和刺激偏瘫侧下肢组(下肢组)5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30min的患侧上肢或下肢FES治疗,刺激频率为30Hz,脉宽为0.2ms,通电/断电比为5s/5s,波升/波降为1s/1s,刺激强度为患者耐受的......
作者:薛晶晶;燕铁斌;陈月桂;曾海辉 刊期: 2007- 10
-
脑缺血耐受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将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9只、假手术+再缺血组45只、预缺血+再缺血组4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d、3d、7d、14d、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
作者:赵仁亮;王春霞;孙忠玲 刊期: 2007- 10
-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功能恢复,并观察电针对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内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电针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电针组给予针刺百会、曲池、足三里,每天30min,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以相同的方法予以抓取和固定.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
作者:崔晓;胡永善;吴毅;徐丽丽;叶文成;白玉龙;郑庆平;曾慧玲;朱大年 刊期: 2007- 10
动态资讯
- 1 医疗保险规定对康复医疗的启示
- 2 汶川地震后什邡市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调查分析
- 3 行为学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梗死侧海马CA3区突触结构的影响
- 4 匹兹堡康复参与量表的预测效度和信度研究
- 5 肌内效贴扎技术在髂胫束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6 视动力刺激对下背痛患者姿势控制的影响
- 7 悬吊运动训练在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 8 “用进废退”理论在现代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9 三种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评测中的天花板效应研究及相关分析
- 10 浙江省康复医学科现状调查和发展探讨
- 11 '2003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征文通知
- 12 经皮电神经刺激配合磁热振疗法对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 13 慢性次声作用后对小鼠海马内IL-6的影响
- 14 人体平衡能力测评方法
- 15 同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后康复
-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运动训练方案
- 17 一种新型数字化肌肉检测仪用于评估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的信度研究
- 18 康复体操对漏诊脊柱侧凸的腰痛患者康复疗效的个案分析
- 19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等长收缩运动促进大鼠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
- 20 体外冲击波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